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寻觅释尊的真意——吕澂先生关于佛学基本问题阐述试探

    ,出入十,一切行法,一一不得此法中意。”[36]由此可见,观行在佛法中不仅重要,且是以对大乘佛法经律的“胜解”为前提的。佛法有言,学佛的过程当遵循信解行证之次第循序而进。所以,观行的重要性尤显突出...在唯识系论书中,玄奘大师大量采用“业感”一词。吕澂先生指出:“业感缘起是就当前的人生现象,依着逻辑的次序分析为十二部分(从‘无明’到‘老死’)来立说的。这十二部分也称做‘十二有’,它们的相互间是以‘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5141111.html
  • 止与观:大师们怎么说?

    》(译按:略等于《中阿含》《七车经》)显示的。就像这样,行者可以选择透过三种定修内观:一、刹那定。二、近行定。三、安止定。行者使用禅定初获禅定力,而后抽离禅境,去修内观,观察禅定精神成份()或发生...之后,由那跳入内观。   佛使比丘教导出入息念,并指导十六个阶段所需培养的禅定和内观。但是他也允许一个人能从禅定跳到内观去发展,而仅修十六阶中的两个阶段。在佛使比丘的著作《呼吸观》中说:“假如某些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346077.html
  • 《学佛三要》的启示

    力。依三十七菩提分法来看,这一段过程是属“四念住”,“四神足 (四那)”,五根之“定根”,五力之“定力”,“七觉”之全部 ,圣八道之“正念、正定”的范围...学习。能分辨善、恶念, 能抉择随顺善念、对治恶念之方法,能应用适当的“业处”,即是进 行“择法觉”的学习。依业处所规定的方法排除五盖,显现, 亦即依四正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947279.html
  • 佛教四护卫

    可爱者修慈,这是指比如自己的父母,师父,恭敬的阿阇黎或与他相等的人,随念他们的可敬可爱处,这样就容易修到安止定。修时也以前面的四种情况来散播慈爱,入初禅时审查五(五禅定的要素:寻、伺、喜、乐、一心...心定。即近行定或安止定(正定)的境界,如此每一种的墓墟观都能修到初禅。到达禅定后就修观禅。在禅定时观察五,在观禅时观名色,以及生灭现象,最后要得的结论是己身与外身皆无常及无我。   修以上的法门的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4.html
  • 法念处戊、四圣谛

    三相的定也是正定。这些是世间的正定。  修行到观智成熟时,你就能证悟涅盘。如果你在观照欲界法或初禅名法为无常、苦或无我时证悟涅盘,你的道智称为初禅的道智,因为此道智中包含五。如果你在观照第二名法...法念处戊、四圣谛  戊、四圣谛(sacca)  在解释依七觉而修行法念处之后,佛陀继续解释依四圣谛而修行法念处的方法。  佛陀在三藏中开示各种法,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令人领悟四圣谛。  「再者,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549343.html
  • 法念处丁、七觉

    一切姿势与动作里皆令心倾向于培育正念,即持续不断地忆念修业处,念觉就能生起。比丘了知,通过这四种方法培育而生起的念觉,只有在证得阿罗汉道时才达到圆满。  佛陀继续解释第二个觉,即择法觉:  ...、亲近智者;  六、思惟难以知见的诸蕴、处、界等之间的差别;  七、倾向于培育择法觉。  提出有关五蕴等的问题意思是:探寻诸蕴、处、界、根、力、觉、道分、、止禅及观禅的涵义。这就是向法师请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4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种自在,即:转向、入定、在定、出定及观察自在。从五中连续遣送其心,便是转向心成就,同样地,出定以后,学习因念与正知的观察诸禅。因此成就的近行或安止的定,即可成为了毗婆舍那(观)的基础,故说(止)...非非想处之外的其余色及无色界禅的任何一种出定,以相、味等而把握寻等诸禅及与它相应的法。」(底本587),及「此后入第二而出定,这里亦同样的观彼诸行。」(底本p.705)等,不胜枚举。  8.底本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
  • 巴利文词汇集

    一般的观念,认为有持续稳定存在的人、动物等。这只是概念性的,不是真实的面貌。  五个,即:寻、伺、喜、乐与一境性。三时,即:生时、住时与灭时  结生心-投生时的心。它连结今生与前生,所以称为结生心。...生命力。那通常指四色界禅,有时也包括四无色界禅。  那的构成因素。是执行禅定过程的心所;可依禅的不同而分辨不同的那。  有分心-生命相续流。字义为:生存(有)的成份(分)。有分心是生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9.html
  • 音声持名入定可行性之探讨

    继续,喜悦,增长的助益一境性,则使与其他的相应法俱的此心,得于同一所缘中,保持平等正直。是故当知寻、伺、喜乐、心一境性的五生起,名为五具备。当此五生起之时,即名为的生起。   依照此文所述,...是指初禅是赖寻伺而成,故为粗。障是指寻伺会障碍二内净的产生,故为障。因此《瑜伽师地论》说:“初静虑中,而未能观寻伺过故。第二静虑能观彼过,是故说为寻伺寂静。” 由此寻伺障上定之过,可见一般。  伍...

    大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450945.html
  • 佛教问答750题(3)

    隐于净色根中,非全无也。若过初禅,并觉观又离,定力复胜于前。故二林功德,称为内净喜乐一心,虽有鼻舌根识无所施用,故说无也。二以光明为教体,眼见光相,即知伊所说法义,或有时耳闻法音,定中常发八触,...  答:四天王天,寿五百岁,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。忉利天,寿一千岁,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。再上四大,递各倍增。初禅三天,寿一劫。二二天,寿二劫。三三天,寿三劫。四前三天,寿四劫。无想天,五百劫。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654325.html